十万亿私募启示录:部际监管条例可期
据中国基金业协会(下称中基协)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,截至6月底,私募基金实缴规模达9.46万亿元,而认缴规模更达13.59万亿元,并成为2015年以来连续第10个季度的正增长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四年前的《基金法》修订落实对私募行业监管起到了积极的基础性作用,而依据《基金法》对私募基金实施的统一备案管理,也对未来各类资管规则的统一形式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。
8月21日,中基协在转译国际证监会组织报告时再次指出,“统一国内各类资管业务的规则,从而杜绝监管套利并防范金融风险是当前一项重要且紧迫的工作。”
事实上,更高层级的私募法规也有待成型。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,配套《基金法》的部际间的私募监管条例正处于酝酿之中,中基协会长洪磊也在8月19日举办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表示,应以《基金法》为核心推动全社会资管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公私募治理启示
站在近10万亿实缴规模的关口,有关私募基金的监管立法还在持续完善。
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,部际间酝酿的私募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仍在酝酿。而洪磊也建议称,应当尽快出台这一条例。
“一方面要明确私募基金受托本质与边界,无论任何基金的组织形式,都要明确非公开募集、组合投资和风险自担等基本属性。”洪磊指出,“另一方面,要明确三种组织形式的基金如何落实受托责任。”
私募规模增长和行业规范度的提高,被视为《基金法》修法纳入私募监管并完善配套下的成果。
“行业法治化程度提高、并进入有序监管的状态后,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和资金投身进入私募市场。”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券商资管负责人表示,“因为自律监管明确了行业底线和边界,从业者知道哪些可以做,哪些不能碰后,相应承受的非正式制度风险也会下降。”
“《基金法》奠定了资产管理业务的核心规则,塑造了作为规范透明市场化的公募基金行业,打开了私募基金规范发展的新篇章。”洪磊表示。
事实上,早年依托《基金法》而诞生的公募基金,一直被视为资管行业中最规范、透明的品种。
“与公募基金相比,银行理财、券商大集合、信托计划、投连险、万能险等集合理财产品要么在治理架构中缺乏独立性保障,要么就根本没有设置任何的治理架构。”中基协也在报告翻译时指出。
“未来全社会资产管理活动都应遵循《基金法》确立的信托关系,通过统一有序规范透明的方式共同参与社会财富的管理,促进社会资本形成和社会发展。”洪磊指出。
各类体量不断膨胀的资管产品,其背后规则的不统一,的确为助长监管套利、滋生金融乱象提供了温床。
《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》(下称财富报告)显示,截至去年底,全社会各类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达到96.66万亿元,其中由基金业协会负责监管的产品分别是9.16万亿元公募基金、7.89万亿的私募基金和34.74万亿元的机构私募资管产品,占比达53.58%。
与之对应的是,23.11万亿元的非保本银行理财,17.46万亿元的资金信托,4.3万亿元的投连险、万能险则尚未被纳入基金关系的统一监管。
“关键是需要强调立法上法律关系的统一,而不是对具体部门、机构的管辖权。要依照法律关系将应当纳入基金监管序列的业务纳入基金监管。”上述接近监管层的券商资管人士认为。
私募业成长不休
“资产配置”理念的升温,有可能成为法规体系完善后促进私募行业持续成长的又一发动机。
财富报告显示,2016年末全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165万亿元,10年间增长达5倍。
对此,监管层也在不断建议对资产配置业务进行“有规可依”的有序化管理。“应该考虑在《基金法》框架制定大类资产配置管理办法,允许机构投资者申请大类资产配置牌照,并核准其发行相关产品,为银行、保险等机构投资者提供规范的资产管理与资金运用渠道,为统一资管奠定制度基础。”8月19日,洪磊再一次就资产配置办法及牌照建言。
“强调资产配置而并非单一产品和业务,这一方面是在理清渠道机构的受托职责,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刚性兑付的打破,让组合投资以更透明的方式穿透体现,而不是依赖于银行理财、保险产品‘间接’配置。”上述接近监管层的券商资管人士称。
而在业内人士看来,重资产配置的逻辑下,刚性兑付的打破将促使渠道方与管理人的分工进一步精细化。
“打破刚性兑付后,银行在投资端的收益压力更大,因此具备客户获取能力的银行未来将深耕资产管理产业链的下游,小而精、专注投资的私募,则将在客户端和投资端发挥优势。”50人论坛理事、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。
“过去是银行管理资金,但限制非标、资金池、刚兑后,银行的管理更多要依赖于专业的管理人,因为银行自身是没有交易团队的。”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私募机构负责人表示,“也就是说委外的结构会进一步‘去中介化’,即投资者直接购买基础计划,而银行只履行投顾或代销职责。”
这一趋势或亦将促使私募行业进一步获得成长机会。“在过去2-3年,私募基金行业仅依靠自律监管已经让行业规模从2.13万亿增加至7.89万亿,规模翻了3倍多。”杨玲称,“我们预计,在全金融行业协调监管的大背景下,5年内私募行业的规模有望翻倍。”
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